
各位老师: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研究生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根据《关于推动新时代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山东省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方案》及学校相关文件要求,现组织开展2025年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范围、数量及条件
2025年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立项项目包括:优质研究生课程(含精品课程)、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含精品案例库)、优质校企共建案例库(卓越工程师专项)、“人工智能+”系列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材建设立项。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
(一)优质研究生课程
1.立项范围:以近3年连续开设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为主,体现对教育教学的示范作用。负责人为本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
2.立项数量:25门左右。其中单列10%左右,用于建设双语或全英文课程。择优推荐省级项目申报。
3.立项条件:符合《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附件1)。
(二)优质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
1.立项范围:重点是相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适度照顾选修课程,每门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中教学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项目负责人为本单位在岗教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申报团队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中应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专家。
2.立项数量:25门左右。其中单列10%左右,用于建设双语或全英文案例库。择优推荐省级项目申报。
3.立项条件:符合《山东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管理办法》(附件1)。
(三)优质校企共建案例库(卓越工程师专项)
1.立项范围:围绕省卓越工程师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共建课程,每门课程案例库建设项目中共建案例一般不少于10个。
2.立项数量:申报不计入申报限额,依据申报情况设立。择优推荐省级项目申报。
3.立项条件:参照《山东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管理办法》(附件1)。
(1)基于卓越工程师学院合作单位实际生产问题开发的案例不少于60%。
(2)团队行业专家应为项目主要申报人,并全程参与案例库的建设。
(四)“人工智能+”系列研究生课程
1.立项范围:面向所有已融入人工智能的课程。分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两类。
2.立项数量:申报不计入申报限额,依据申报情况设立。
3.申报要求:
(1)“人工智能+”建设项目应能够体现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任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
(3)鼓励跨学科、跨院系组成团队联合申报。申报“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组成员不得超过8人(含项目主持人),申报“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含项目主持人)。
(4)课程内容:
“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围绕技术应用赋能、工具效能提升、学科范式革新、伦理风险防范等内容展开;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应用场景,体现学科前沿。
(五)研究生教材建设立项
1.立项内容:围绕我校现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开发的配套教材,包括新编教材和修订教材,不包含教学参考书、教辅(习题、案例、试题库、工具书等)和翻译教材。
2.立项数量:依据申报情况设立。
3.申报要求
(1)教材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编写应恪守学术道德,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教材的内容需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
(2)申请立项的教材书稿初稿当前应已完成50%以上,申报时需提交用于评审;
(3)申请者须是在岗人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讲申请教材对应课程两轮次及以上,为研究生教材的著作权所有者(第一作者),在本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和较高学术造诣,在相关教材或学科教学方面取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熟悉教材编写工作,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4)鼓励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立项,《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鼓励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立项,《学术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编著)《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著)中的课程予以重点考虑,《指南》外特色创新课程适当鼓励;
(5)为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中宣部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的要求,凡涉及“马工程”课程的自编教材,学校不予立项。获学校本科教材建设项目立项的教材不在参评之列。
二、其他工作要求
(一)已结项和主持在研校级项目者可参与申报省级项目推荐资格,如最后未入选推荐省级项目立项名单,将不再作为校级项目重复立项。各培养单位此类项目择优推荐,优质课程、案例库各限报一项。此类项目不占用给各培养单位已分配的名额,但须在各类项目推荐汇总表内标注。
(二)已承担在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同级别、同类型研究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项目。
三、材料报送
请各位申报人员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于11月10日上午12:00前报送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12#536),电子版资料也同时发到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邮箱:jxxyyjs7127@163.com。材料包括各类项目申报书及支撑材料一式3份(附件3),推荐申报书和支撑材料装订在一起,申报书中含“推荐意见”的一页内容保持不变,单独成页。
联系人:司马老师
电话:2787127
邮箱: jxxyyjs7127@163.com